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一套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学理论体系丛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

“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190项重要举措之一。为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中国法学会联合推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该丛书由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苏军同志担任编委会主任委员,张文显、朱孝清、周成奎、黄进、李林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各重要法学学科研究会会长担任编委会委员。



丛书简介

本套丛书强调要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组织开展法治理论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注重阐释中国特色法学理论,立足中国法治实践和发展进程,侧重解决中国法律问题,集中呈现当代中国法学理论发展与创新。该丛书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有助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本套丛书收录三个方面的选题:一是从总体上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基本理论的著述;二是从不同部门法及其制度角度分别阐释相应部门法理论发展与创新的著述;三是从专题研究角度阐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著述。三个方面的著述,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一套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法治实践不断向前发展,法学理论随之不断创新。该套丛书的编撰要经历一个较长的阶段,在编撰时采取开放式体系,分批推出,即先将重要部门法以及现在相对成熟的理论和问题纳入编撰体系,对正在发展的新兴法学学科和重大理论、实践问题后续逐步纳入。


本套丛书的定位是以“中国特色”为核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思想创新性,富有时代气息。这种特色并非狭义的、仅局限于我们自身的理论。从空间上,丛书研究范围可从中国本土理论制度,拓展至我们借鉴的、外来的并在中国逐渐成熟的制度、经验。从时间上,丛书研究既要立足于中国当下,也要总结过去,同时还应该探索未来的发展问题。丛书根据各学科不同发展状况,选取重点突出中国特色的内容,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空间交汇、过去与现在的时间接点、理论与实践的有机互动,是真正汇聚中国法治思想、智慧、经验和实践的高水平理论著作。整套丛书高屋建瓴,既有理论研究的积淀,又有对实践问题的思考和关照,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着力提炼出有规律性、学理性、创新性和指导性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学理论体系丛书总序

 | 张苏军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在这样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下,中国法学会决定组织撰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全面总结、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提炼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并逐步形成相应体系。这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有助于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治国理政方面开始了艰辛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历史无一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不断进步和繁荣,就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包容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更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财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石。究其具体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是涵盖了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个领域的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毫无疑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归纳、提炼、升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成果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思想与法学理论成就,并将其体系化,诚然有助于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


其次,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回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看到,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法治思想与方针政策,人民群众进行了诸多实践创新,法学法律界开展了丰富深入的研究。正是这些党和国家本土化的依法治国方针政策、人民群众鲜活的法治实践、学者们深厚的理论积淀,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最为重要、最为基础和全面的内涵。然而现阶段这些资源和智慧还是零散的、片断化的,因而迫切需要我们将其系统地总结、梳理、整合、升华,从而构建出一套外在框架完整、内在逻辑结构严谨的法学理论体系。


再次,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进程。所有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反过来为实践服务。长期以来,法学界以繁荣法学研究、推动法治建设为己任,把握正确方向,立足中国实际,破解现实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研究成果,为法治实践提供了可靠的指导。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和国家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必然需要更加切实有效的理论来引领实践。系统地总结、梳理我国在法治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形成的法学理论,同时合理借鉴国外法学理论成果,提炼出一套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而指引实践,必将有力推动其发展进程。


最后,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法学研究的理论成就,提升中国法学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是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和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中具有支撑作用的法学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上述问题:民族特色彰显不够,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在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对世界法学的贡献还极为有限。针对这个问题,中国法学法律界应该加强对传统法律文化资源的理论发掘,加强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研究,致力于总结出一批真正富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法学理论成果,为世界法治贡献中国法学智慧,提升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话语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法学学者在阐释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法律体系、法治实践等方面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撰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最为重要和最为根本的任务就是总结、归纳、概括和提炼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从其内涵来看,这套理论应该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基本理论、各部门法理论以及阐释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重大问题的专门理论。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套丛书收录了三个方面的选题:一是从宏观上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基本理论的著述,二是从不同部门法及其制度角度分别阐释相应部门法理论发展与创新的著述,三是从专题视角阐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著述。这三个角度的著述,既有理论研究的深厚积淀,又有对实践问题的有力回应,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天地广阔。中国法学会组织撰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是希望更多的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并能够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研究形成一套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学理论体系,引领和指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事业,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丛书书目

张文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鲍绍坤:《新中国法治发展历程》   

付子堂:《思想与道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中国发展与实践研究》  

谷春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研究》  

朱景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结构、原则与制度阐释》

汪习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蒋立山:《中国法治发展战略》 

冯玉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研究》 

刘松山:《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王新清:《中国刑事司法制度》  

宋志红:《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  

韩大元:《中国宪法学基本理论》  

王利明:《中国民法典编撰理念及体系创新》  

赵秉志:《当代中国刑法学理念及其展开》  

朱慈蕴:《中国商法学(总论)》  

张守文:《当代中国经济法理论新发展》 

林    嘉:《中国社会法学基本理论》 

张卫平:《中国民事诉讼理论体系化建构》  

刘春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产权法学》  

蔡守秋:《中国环境法学基本理论》


已出版




《当代中国经济法理论的新视域》张守文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69.00

出版年:2018-01

书号:978-7-300-25231-5


当代中国经济法理论正在生成“新类型”,开启发展的“新阶段”。本书基于学界的既有研究,探讨了政府与市场、改革与法治、宪法与经济法这“三大关系”,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了发展理论、分配理论、风险理论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危机理论,强调有效发展、公平分配,以及防范和化解相关风险和危机,是经济法的重要功能和调整目标,而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和目标,必须大力推进经济法的法治建设,并不断提炼中国的经济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结构、原则与制度阐释》

朱景文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65.00

出版年:2018-01

书号:978-7-300-2499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于2011年形成。它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由宪法相关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本书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关法律部门的划分,回顾了这七大法律部门的形成过程以及近年来的完善进程,同时也对各个法律部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力求与实际相结合,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读者能够通过一册书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研究》

谷春德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98.00

出版年:2017-06

书号:978-7-300-24143-2


本书系统地阐释了中国特色法治理论与实践,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容。本书观点鲜明,资料翔实,论据充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资参考。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思路、难点与制度建设》


宋志红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98.00

出版年:2017-04

书号:978-7-300-23353-6


本书围绕农村土地制度该如何改革这一话题分为八章展开。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总体问题的探讨。第三章至第七章则属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分论。第八章则在全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贯穿和左右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三对主要矛盾,指出制度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的三对关系,并提炼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作为全书主要观点的总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